正确认识肥胖症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肥胖症定义为“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异常或过度脂肪蓄积”。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多学科联合减重门诊副主任医师陆迪菲介绍,我国成年人,BMI在24kg/m2至28kg/m2之间为超重,BMI≥28kg/m2可诊断为肥胖;女性体脂率≥30%、男性≥25%也可判定为肥胖;而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则可诊断为腹型肥胖。
陆迪菲强调,很多人对肥胖存在认知误区,仅将其视为“外貌问题”或“身材问题”,而忽视了它对全身多系统的器质性损害。
“如果肥胖症不及时干预,约有30%的患者会在5年内出现代谢合并症。”陆迪菲说。这些代谢合并症包括2型糖尿病、高血压、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等代谢类疾病,也包括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等非代谢类疾病。同时,肥胖还会影响心理健康,引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作为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复杂疾病,肥胖症的干预绝非单纯“减重”二字。长期体重管理的目的是降低相关并发症风险或控制已有并发症的进展,提高整体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深圳市中医院临床药学科主任孙业红介绍,目前肥胖症的主要治疗手段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生活方式干预是所有治疗的基础,应贯穿治疗的全过程。如果仅依靠生活方式干预效果不佳,患者BMI≥30kg/m2,或BMI≥27kg/m2且伴有至少一种体重相关并发症,建议联合药物治疗。